一、课程目标
《创业基础》课程是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需结合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学情分析中发现,学生普遍对纯理论授课兴趣较弱,但乐于动手操作,对能够亲身体验的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基于这一特点,本课程紧紧围绕“推动课堂有效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一设计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师从“知识主讲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真正实现让课堂活起来的初衷。
二、教学实施
(一)创业学长进课堂
本学期课堂,邀请了已成功创办企业的大四学生徐庆东走进课堂进行分享。他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从细微处着手,重视实际行动。创业学长的经历真实贴切,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同学的创新创业兴趣,鼓舞了积极实践的勇气。本次活动现场互动积极,反响热烈,有效发挥了同龄榜样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图1 学生分享创业经历
(二)“风险投球”课堂游戏
“创业风险评估”章节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理解的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本学期创新设计了“风险投球”的互动游戏,学生分组模拟创业团队,通过选择不同距离的投球点(对应不同风险与收益)进行决策,各小组需根据得分情况,动态确定是选择偏重稳健的策略还是更加冒险激进的策略。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在不确定性中进行权衡取舍的过程,深刻体会到理性评估、风险偏好和战略抉择等决策行为对最终结果的重要影响。

图2小组成员尝试投球
三、教学总结
《创业基础》课程构建了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的活力课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层面,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化游戏以及实践模拟,不仅显著增强了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更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团队协作、战略分析等创业核心能力。
在实践衔接层面,课程通过邀请创业学长进课堂,有效构建了校企协同的育人桥梁,将真实创业经验融入教学,拉近了理论教学与商业实践的距离。课程整体突破了传统知识传授的局限,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学中悟”的教学闭环,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创新创业学院 图/孙小涵 文/孙小涵 编辑/管真真 审核/纪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