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课程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指导核心课程。为了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分两阶段实施完成。第一阶段在大一教授生涯规划理论14学时,并配套10学时的实践任务,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职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第二阶段在大三教授就业指导理论12学时,并配套4学时的实践任务,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02课程模型设计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理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由“实施准备——具体实施——过程管控”三个阶段构成(见图1),具体实施安排按照校内第一课堂、校内第二课堂和专项项目分类贯通本科四年时间(见表1)。
图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生涯教育运行模型
在实施准备阶段,课程导论帮助学生铺垫一些基本理念,激发、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让学生理解、认同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建立生涯自主的意识,自觉、自愿地投入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
在具体实施阶段,包括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决策行动和求职准备四个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质,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进行信息搜集,根据各类信息确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就业指导则是传授给学生有关就业信息搜集、简历制作、自我介绍、面试、求职心理调适等技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过程管控阶段,包括学业反馈、生涯咨询、生涯团辅(开发中)和专项项目四种手段。这四种手段实施的前提都是学生本人的主动介入。学生可以选择审视自己的学业数据来调整自己的路径,也可以选择寻求帮助,预约咨询,在生涯老师的引导下实现审视、反馈和调节。老师也会利用反馈重新设计、检验课程的框架和内容。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短期专项项目。
03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保障机制
上述模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保障课程教学实施效果,进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一,集体备课、定期教研实现教学理念上的统一。学期初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确保教师对整个模型有充分清晰的了解。促使教师立足于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在课程各个环节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质,通晓职业世界的环境和生存法则。
第二,实践课贯彻体验式教学。相较于单纯的知识学习,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更加聚焦于促进个体技能的有效习得。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实践课的比例,并为实践课里的每一项专题配套实践任务书,包含明确的指导语言和清晰的实践流程,帮助学生开展与实施实践任务。教师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实践作业完成情况酌情推进。
实践任务之一:学生做个人特质测评
实践任务之二:学生做生涯人物访谈
第三,生涯咨询为学生提供生涯辅助支持。咨询师接受学生预约,与学生单独会面,帮助学生解决生涯困惑,甚至是帮助其制定详细的大学生活计划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咨询精准地帮助了每个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他们解答了疑惑,树立了目标,确定了路径。
第四,线上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团队教师研发了一系列线上微课,将理论知识点、实践任务内容、职业发展案例以更加具体、系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部分线上微课
04教学反思
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立足于三阶段运行模型,制定了贯穿本科四年的分层教学实施计划,及保障其运行模型实施的四大机制。该项设计确定了职业本科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为生涯教师提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的参考案例,有利于以课程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间接助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三阶段的设计均已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体验式教学贯穿始终,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生涯辅导支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生涯课程的认可度,保障课堂的抬头率、参与率和前排就坐率,促进了生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供稿:创新创业学院 图文/刘雨桐 编辑/赵晓娟 审核/纪海波